第514章 滚轮-《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2/3)页

    这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车头前没有一个滚轮,尖锐的车头就会直接怼上战壕或是反坦克壕的土墙,后方的动力轮怎么使劲往前都无济于事。

    但如果加上一个长筒形滚轮,只要将滚轮调节到一定的角度,动力轮一使劲车头就会沿着土墙往上,然后就能实现跨越一定高度的土墙。

    王学新这是参考了鹰酱在二战时期的半履带装甲车的设计。

    只不过这个设计并没有存在多久……财大气粗的鹰酱后来就取消了这种滚轮而且吊机取代了,也就是如果遇到这样的障碍,鹰酱的装甲车可以在钩住一个固定物之后将自己的车头吊起实现跨越。

    显然,鹰酱的这种方式更“高大上”也能跨越更高的障碍。

    但这种先进性的代价就是成本。

    八路军还没有豪到这种程度,当然就选择更廉价的一种方式。

    阿列克谢好奇的问道:“但是它会增加战斗力……团长同志,一个钢制长筒形滚轮,跟战斗力有什么关系?”

    “阿列克谢同志!”王学新笑了起来:“你看看这钢制滚轮的位置,平时我们可以调节它的高度挡在发动机前,那是不是就为汽车发动机增加一个护盾?”

    阿列克谢“哦”了一声,然后不住的点着头。

    半履带装甲车这玩意实际上一直存在一个矛盾点:发动机是前置好还是后置好。

    发动机前置吧,就很容易被敌人的机枪打坏……虽说前方钢板加厚可以挡全威力子弹,但如果敌人用的是大口径重机枪呢?

    一上来对着车头扫射,发动机被打爆装甲车也就完了。

    这使装甲车在战场上面对敌人重机枪时显得十分脆弱,基本一梭子弹就是一辆,装甲车根本无法靠近。

    发动机要是后置,这重机枪的确是很难打到发动机了。

    问题是人就会暴露在重机枪火力之下,人要是都死了,发动机没坏又能有什么用?

    因此,绝大多数国家是将发动机前置,这可以为士兵增加一道防护,宁愿发动机坏也不让士兵死伤,这样至少士兵还可以下车作战。

    王学新这做法,也就是在车前头加一个钢制滚筒,就是顺便增加了装甲厚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