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议和?扯淡吧!-《逆天换明》


    第(2/3)页

    议和,多尔衮终于使出了这个招数。他也看出来了,明廷已经不主要,东江军才是左右辽东战事的关键。

    如果东江军坚定主战,朝廷想议和也不可能;反过来,朝廷就是想平辽,东江军也能够找到各种理由来敷衍拖延。

    “毛文龙已经是升无可升,赏无可赏。”多铎缓缓说道:“兔死狗烹的道理要是不知道,岂不白活了那么大岁数?”

    “本汗王也认为郭大靖才是最坚定的平辽派。”多尔衮沉吟着说道:“与我大金有深仇大恨,又年轻,建功立业之心更为迫切。”

    微抿起嘴角,多尔衮脸上浮起澹澹的冷笑,说道:“不强求东江镇能够同意议和,或是让他们与明廷离心离德。只要毛文龙和郭大靖生出嫌隙,也就够了。”

    “汗王睿智。”李永芳恭维道:“毛文龙年纪渐老,难免生出暮气;郭大靖年轻气盛,激进逞强。只要这二人生出矛盾,东江军内乱是最好的结果。”

    多铎耸了耸肩膀,说道:“反正也不损失什么,只要是个办法,就去试试好了。”

    停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道:“只不过,不能破解东江军的犀利火器,我大金终是处于被动。”

    多尔衮轻轻颌首,对此也是无奈。彷制火枪火炮的工作,虽然早已经展开,但却举步维艰。

    工匠缺乏是一方面,制造工艺落后,成本高昂,难以大量装备部队,则是难以克服的困难。

    况且,让满人弃弓箭用火枪,阻力很大。多尔衮也认为既然在威力上不能与东江军的火器抗衡,强行更换武器,反倒是弊大于利。

    骑射和近战肉搏,本来是建虏赖以取胜的两大法宝。但在近几年的作战,却越来越难以取得优势。

    况且,后金的最大缺陷是人口少,兵力有限。在战斗中,即便是能一换二,一换三,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不能承受的伤亡代价。

    正是因为这样的顾忌,建虏在数次进攻东江军时,都在伤亡达到一定数量后,选择了撤退。

    如果能够预料到东江军能发展壮大到如此程度,或许倾尽全力击败东江军,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多尔衮心中暗自叹惜,又把导致目前危局的原因归在死鬼皇太极身上。

    正是这个蠢货继承汗位后,发动了丁卯攻朝、宁锦战役,又进攻旅顺堡、南关,全都招致的很大的伤亡和损失。

    除了打跑虎墩兔,逼得察哈尔部西迁,皇太极好象没打过什么大胜仗。还整天一副威严的面孔,这个那个的乱搞。

    死得好,死得活该,如果早死,大金兴许还不会到如此地步。

    “豪格那边有什么情况?”多尔衮转向李永芳,澹澹地开口问道。

    遵化惨败,多尔衮逃回沉阳,当时的竞争的对手只剩下豪格和阿敏。

    阿敏倚仗的只是辈份和资历,豪格则有两黄旗的支持,以皇太极之子的身份,与多尔衮展开竞争。

    只不过,多尔衮手段高明,又有遵化惨败对于皇太极声望的打击,使得代善和莽古尔泰的儿子们心怀怨恨,抛弃了豪格。

    辽东惨败后,阿敏身死,虽然使多尔衮少了个异己,但那几万人马的损失,却不是他的初衷。

    现在,豪格驻守辽阳,阿济格和迈达礼负责监视,多尔衮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启奏汗王,豪格对于迁徙族人似乎有些心动,但还是犹豫着未作决定。”李永芳开口说道:“他还派了亲信,去建州寻找地方。”

    多尔衮哼了一声,说道:“让他自己去找也好,省得瞎担心。”

    豪格当然担心,如果两黄旗的家卷人口被多尔衮控制,那他还有什么资本,多尔衮能放过他?

    当然,他也意识到了形势的恶劣,也害怕战败撤退时的混乱,会丧失大量的旗人。所以,他也想把一些旗人先安排到安全地方。

    只不过,豪格的脑子还是慢了,行动更是晚了,没有赶在春耕之前把本旗人口迁走。

    现在再迁徙,到了地方吃什么?后金的粮草物资本就不宽裕,哪里还能另外拔调出来白白供养。

    也就是说,最早也要等到秋收之后,才能开始搬家迁徙。选择土地肥沃之地,明年春耕不误,也就算能够安居下来了。

    连多尔衮和豪格都开始安排后路,这已经是形势所逼,顾不得对人心和盟友的影响了。
    第(2/3)页